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我来讲——课程有品牌丨武晓明:《通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有心得


 请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山东交通学院教务处   2020年12月11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纵观高校的所有课程,任何一门课程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之中。

      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和立体,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思政教育方面具有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金晓峰曾说:“专业课、思政课从来不曾割裂,每一门课都应该求真、触情,并传递价值,不仅要帮助学生‘专业成才’,更要促进‘精神成人’,高校所有课程都要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必须同频共振。”



一、开学思政第一课,扣好本行业“第一粒扣子”



     在2020年8月教育部金秋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专业课程要讲好“开学第一课”。


1.课堂为仪式,思政为内容

     通信原理作为一门主要专业课,在科技信息空前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个人的思想行为都和通信、信息科学技术密不可分,通信技术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从我国领先世界的“5G”技术引入,深入认识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提升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使命担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方向,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同心同德就有力量;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的中国梦,成就人生报效国家,清晰理想信念、以终为始、筑梦前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就是一种仪式,引导学生扣好本专业“第一粒扣子”。



发扬“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真挚情怀;虚怀若谷、精诚团结的宽广胸襟;不怕困难、砥砺前行的拼搏韧劲”之精神。寄语同学们:“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成其浩瀚,一个人只有融入祖国才能行稳致远。希望同学们自觉传承河洛文化,筑牢精神之基,勇于担当奉献,矢志拼搏奋斗,奋力书写属于自己、属于我们山东交通学院、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彩华章!”





2.重大事件激发爱国情、自豪感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将社会发生的最大事件和授课内容相结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纵观疫情发生以来的全球态势,我们国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迅速扭转疫情局势,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既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力量、中国速度赢得世界赞誉。



这场疫情既是一场大考,也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制度的优劣。”从中外疫情防控形势的鲜明对比中,引导同学们深刻地体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希望同学们大力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更加深刻体悟制度优势,坚定制度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和忠实实践者,当好中国制度行稳致远的“接棒人”;更加扛牢青年的时代责任,强化使命担当,将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在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突出国家制度的重要性、优越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坚定同学们国家制度的自信,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鼓励学生培养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树立报国强国的远大志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和2020年两会,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明确和加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明确要求。尤其是今年经历了抗击新冠疫情战争的洗礼,在稳步迎来抗疫胜利曙光的这一时期,全国上下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体制的优越性,并更深层次地意识到立德树人、培养大学生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3.时事热点引导铸就强国梦

2020年5月15日美国全面升级对华为制裁,史称515事件,我国华为公司掌握领先的5G技术,这一技术有望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涉及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核心。



美国制裁华为,是中美全面转入竞争的一个焦点,中美从贸易战的交锋,到现在全面爆发政治、经济、科技领域的主导权争夺战,美国要在这些领域遏制中国,华为是科技领域最重要的靶子,自从美国对中国华为施加芯片禁令之后,各大芯片供应商受制于美国技术和设备,难以继续向华为供货,但华为通过自身不断攻坚,研制出了麒麟芯片710A,并应用于手机上成功反制美国禁令。


      

      目前的通信技术领域芯片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显而易见无可替代,高档芯片具有的特殊重要作用,在未来高新技术中的作用和地位将越来越重,尽管现在我国的5G发展处于世界前列,不过我们在很多领域还是“发展中”,引导教育学生必须居安思危、奋发图强,毕竟高、精、新的核心技术靠等、靠买是得不到的,想要实现中国的“强国梦”,离不开我们所有在座每一位大学生的不懈努力。

      只有教师打心底重视教学、重视课堂,才会感染学生、教好学生,比如老师课堂问同学们“515事件和我们通信原理课程有什么特殊关系”,“9月3日是什么特殊日子”,意在唤醒同学们对时局、对抗战、对历史的认知, “我是中国人,要跟中国共命运”,让同学们要有家国情怀,以大图的张力,劝慰青年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奋力读书”。



二、课程思政寓教于润物无声



      “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和自觉。课程思政应寓教于润物无声,应寓教于无声处,即寓教于常于行。

       于常即是将思政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的行动当中。教师要不断地增强人文社科素养,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广阔的知识视野、深厚的学识积淀和良好的行为修养,才能为“课程思政”铺垫良好的基础,教师的学识素养、言谈举止,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内心,真正做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于行是将思政教育落实到常规的教学活动当中。真正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务必在日常课程中的各个阶段融入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在备课环节精心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的各个阶段,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机会,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适时融入思政元素,充分利用每一章的导学内容,明确告知学生本章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包括思政目标。让学生明白严谨工作态度的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不断积累。通过导学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勇于面对困难,树立迎难而上的人生观;每节课PPT结束,送给学生一句名言警句,激发学生的正能量,重复并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点的印象,直到记忆深刻。




 

1.创新精神发展观

通信的发展简史讲述了通信的发展:人类至远古时代就有烽火、狼烟、旗语等原始的通信方式,19世纪开始发展电通信以来,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可以说如果没有了通信,人类社会将是不可想象的。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必须有相应的社会通信水平相适应,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即包含淘汰的过程,发展永远伴随着淘汰,“长江后浪推前浪”、“故步自封只能自取灭亡”,即所谓不破不立。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及时将通信领域的最新学术研究、科技发展最新前沿成果引入课程讲授中,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去“疑”去“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乐于思考,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另外,每一份发展都伴随一份汗水,无论赛场上的冠军,还是商场上的赢家,或是职场上的精英,每个成功者在搏得掌声笑声和鲜花的前前后后,无不付出了许许多多的汗水泪水和艰辛。即之谓:天上不会掉馅饼,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引导学生从心中根本明确“全不费功夫之所得,得之偶然,失之必然,早晚得而复失”的道理。





2.人生有尺,做人有度

       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是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揭示了所有通信系统的通信极限,引导学生理解做人做事皆有“度”,“度”要求做人有分寸、知进退;人生的巧妙就在于有“度”。为人处事,只有有“度”,才能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掌握生活的主动权,赢得广阔的生存空间。做人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恰到好处,是人生的最大学问。把握做人的分寸,掌控做事的尺度,日积月累,在一分一寸之中叠加起人生的新高度。为了便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极限举例,使枯燥的理论还原于生活实际,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到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珍惜当下,敬畏生命。通过人生极限,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用有限的人生去创造无限的价值,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三只蚂蚁来搬米”之团队协作

     通信原理课程以课程实验实践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强化过程性考核,把实验过程表现、小组答辩、综合考虑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进行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素养。引导学生理解:欣赏自己,并不意味着你的自负。一个人开始或许会走得比较快,但绝对走不远。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上面这两种说法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是一个团体,可是他们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正是团结协作的结果。有首歌唱得好“团结就是力量”,而且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尽的。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持 续的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奇迹。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团队合作往往能激发出团体不可思议的潜力,集体协作干出的成果往往能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正所谓“同心 山成玉,协力土变金。”




三、结束语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无论自然科学抑或社会科学,都具有“善性”,都具有育人的功能。不同的专业课可能有不同的知识和内容,但最终都指向育人。所以,中外教育史上把育人的道理融入课程,并早已成为一种价值追求。

       教育,兹事体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应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构建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 ”,形成育人的协同效应。

       教师应根据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最新要求,积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立足学校实际,落实“八个相统一”要求,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积极推动形成“大思政”格局,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不断增强,真正做到“三全育人”。

       落实立德树人,始终坚持遵循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国际、国内社会),有利于人民”,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






来源丨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编辑丨宋思冉 于潇童

责任编辑丨尹龙娇

初审丨徐丽萍

审核丨王德利


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行动

山东交通学院教务处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